[北京大军经济观察中心编者按:作为一个民间研究部门,我们提供的材料大都是为政府和社会做参考之用,这些材料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又相当重要,就象一驾马车必须有鞭子和车闸一样,社会的发展既需要动力,又需要制动力,今天本网发出的张宏良和杨芳洲两篇文章,皆属于这类文章,张教授的文章是经过重新统计的数字,请大家关注。]
第二篇文章:杨芳洲:《我国金融安全危若累卵----金融创新和接轨形成通胀内外两大源泉》
中华民族旷古未有的财富浩劫
——部分银行资产流失统计
中央民族大学证券研究室主任 张宏良 教授
2007年9月30日
tianyang001@sina.com
说明:随着银行不断上市和不断落入外资手中,日前统计的银行资产流失又进行了相应补充修正,再次列出来供国人参考。
目前中国100多家银行先后完成了由外资参股控股的任务,在这场竞相贱卖银行股的大跃进运动中,中华民族的资源和财富如长江大河般流向国外,形成了旷古未有的财富浩劫,下面的统计资料显示,仅仅十多家银行低价贱卖的资产损失就超过10600亿元,加上广发行、深发展、华夏银行和北京银行的控股损失7000 亿元,达到1700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的损失。这个损失意味着拿走了我们2006年GDP增长额的六分之五,拿走了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四分之三,拿走了全国2年半的公费医疗(根据国务院医改调查小组的计算),拿走了全国2年多的教育经费,拿走了当年全国房地产的六分之五……这还只是十几家银行贱卖的损失,全国100多家银行损失会有多少!全国所有行业外资又拿走了多少!中国在连续数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在耗尽全国资源换取财富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老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的现象?这份资料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
之所以说是中华民族旷古未有的财富浩劫,有历史为证,1840年以来中国对外战争赔款总额共13亿银元,按当时汇率计算约3亿英镑;日本侵略中国14年直接损失1000多亿美元。上述十几家银行股贱卖的资产损失就超过2000亿美元,并且绝大部分还仅仅是一年的损失!再看耗尽中国资源浸透中国劳工血泪的 1.4万亿外汇,按照中方5%、外商95%的利润分配比例,中国储备1.4万亿外汇的同时,为西方发达国家提供了28万亿美元的利润,折合人民币超过 210万亿,也就是说,仅外汇储备这一项,13亿中国人每人就为西方发达国家贡献利润超过16万元人民币。付出如此惊人代价获取的外汇却不能用在中国老百姓身上,因为用在老百姓身上没有投资效益,昨天刚刚成立了外汇投资公司,负责把这1.4万亿外汇再送还给西方发达国家。
最让国人痛彻心肺的还不仅仅是已经发生的财富浩劫,而是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更大规模的财富浩劫。面对惊人财富浩劫,国家商务部的官员宣布,目前外资收购中国资产的规模还很小,要继续扩大规模;中央银行发表专文宣布,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银行改革”,目前中国的银行已经100%地由外资参股,继续深化改革,无非是要把所有银行都像北京银行、深圳发展银行那样整个送给外资。商务部是管商品的,中央银行是管货币的,他们两家如此表态,国人还有什么指望!为什么中国的政府部门就不能像其它国家政府部门那样维护本国利益呢?1997年美国龙星投资公司趁金融危机之际,低价收购韩国外汇银行股份,今年卖掉赚取了 46亿美元,韩国举国震惊,首尔警车呼啸,美国龙星公司和韩国外汇银行的高管人员接连被捕,可是在一年损失就超过韩国十年损失50倍的中国,不仅银行高管人员没有被捕,甚至还发表文章向全国人民宣战:要继续“坚定不移动地深化国有银行改革”,要像当年卖光国有企业那样把银行也卖光。银行不同于其它行业,银行一旦落入外资手中,不仅整个国家经济,甚至包括整个国防都会被外人控制,国家主权将不复存在。
这份资料或许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美国对中国的“双重关怀”:一方面美国加紧对中国的铁桶包围,并且操纵中国台独藏独僵独势力分裂中国;另一方面又全力推动中国改革,甚至威胁中国改革不能放慢速度,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去年来北京时就警告中国:“如果中国放慢改革步伐,将会对中美关系带来实质性损害”。本月5 日,美国众议院以404票赞成、4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要求中国金融业对美国企业全面开放,随即由美国政界和金融界组成的庞大游说团降落北京,迅速渗透到商务部,银监会以及各大银行,当然这种活动肯定还少不了北京大学。美国游说团和北京大学内外联手的攻关活动,加上美国众议院决议的恐吓,中国人民银行正副行长先后宣布:中国将要解除金融管制。
流氓强盗的欲望从来都是由退缩忍让刺激起来的,这是1840年以来中国几乎亡国灭种换取的基本教训。可是眼下我们又在重复历史的悲剧,并且是在更大规模上重复历史的悲剧。每年超过1万亿元的银行资产流失,引起了美国对中国整个60万亿金融资产的欲望,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数百万亿财富的欲望。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正在“磨刀霍霍向牛羊”,准备宰杀世界殖民史上这头最肥大的国际奶牛。国内各种官僚、买办、汉奸力量也空前活跃起来,积极配合国际垄断资本,在政治上瘫痪中国和精神上麻醉中国。
几天前,公开宣称要把中国共产党变成社会民主党的改革教分坛坛主、《炎黄XX》杂志社社长,在香港公然声明下个月才会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没有采纳左派一个字”。所有听到这个声明的中国人都被震惊的目瞪口呆,要知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一直是反对右派黑暗统治的左派组织,可现在这个身为共产党部级官员的改革教分坛坛主,居然说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没有左派一个字!没有左派一个字,那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都是什么派的字?世界许多主流媒体都刊登了这位改革教分坛坛主的声明: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没有左派一个字。国内那些极端右翼的汉奸网站和汉奸报刊更是得意忘形地狂呼乱叫:“左派的几声抽泣,几声凄厉”,根本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殖民化的发展大潮。目前情势也的确如同汉奸买办叫嚣的那样,13亿中国人民如同被赶进屠宰场的待宰羔羊那样地麻木顺从,甚至连猪羊被宰杀前的那种本能呼号都没有,默默接受着被宰杀的悲惨命运。
难道真的是天妒中华、报应降临?古老的中华民族将由此走向解体,结束二千多年前秦皇开创的一统天下,重新堕入相互残杀的多国乱局?难道我所尊敬的那些正在奋斗着的同志们,不过是在撰写中华民族最后的墓志铭?只是在告诉未来所有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他们曾经拥有过一个名字叫中国的伟大国家,在经历二千多年辉煌之后,最终毁灭在一群名为改革教的魔鬼手中,她那最后一批铁血子孙的不屈魂灵,却长久不息地徘徊于悠远浩茫的历史天空,依然用声声悲愤的泣血呼唤,向所有人们讲述着一个伟大国家是怎样被一个邪教组织毁灭的悲惨故事——
我颤抖了!不敢再想下去了!
我突然感受到了古往今来历次亡国灭种惨祸前那些自杀警世的民族士子的悲愤心情,从投江自尽的屈原到投海自杀的陈天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爱国士子几乎都走上了肉体自杀或精神自杀这条不归路,只有两个人例外,就是选择了国民革命的孙中山和人民革命的毛泽东,而使中华民族真正摆脱掉亡国灭种惨祸的,只有带领人民革命的毛泽东。
银行资产流失统计
1,中国工商银行
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约10%的股份,每股价格 1.16元。当年上市后,按照2007年8月15日盘中价格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313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018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 6.84倍,世界罕见。该股国内发行价3.12元,是对外资发行价的2.69倍。
2,中国银行
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共51.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403亿),收购不到20%的股份,购买价格 1.22元.当年上市后,按照2007年9月7日盘中价格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335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1932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 4.8倍。国内发行价3.08元,是外资购买价的2.52倍。
3,兴业银行
2006年,香港恒生银行、新加坡新政泰达和国际金融公司赚共出资27亿,以每股2.7元的价格购入兴业银行10亿股,2007年初上市后,当年股价就达 62.8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约600亿。根据2007年2月12日《参考消息》报道,以后每年都有300%以上回报。该银行上市募集资金共159.95 亿,等于全部送给了三家外资公司。该银行国内发行价格每股15.98,是外资购买价的5.92倍,吸引的网上网下申购资金高达11610亿。
4,深圳发展银行
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以每股3.5元购买深圳发展银行3.481股,目前股价已超过40元,投资增殖10倍,净赚130多亿,按照深发展20亿多股计算,新桥用12.18亿获得了800多亿总市值。根据新桥目前的做法,很快将达到1000亿元。而新桥集团本身就是庄家,根本不是银行,如何能改善我国银行治理结构?况且整个银行都被美国人拿走了,能不能改善对我国又有什么意义?
5,华夏银行
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联合组成的财团将出资26亿元人民币,购入华夏银行约5.872亿股份,占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4%。每股价格4.5元,现在23元多,净赚112亿多人民币。目前已被德国银行控股,市值近1000亿落入对方手中。目前德国人对华夏已形成了联合控股,该银行名义上还是中国银行,实际已成为外资控股银行。
6,中国交通银行
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现在市价接近 10港元,净赚近800多亿,07年国内A股发行上市又赚取100多亿,合计将近900多亿,6倍多回报。该股国内发行价7.9元,是外资购买价的 4.25倍。
7,中国建设银行
上市前,美洲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约300亿人民币),每股定价约0.94元港币。发行价格2.35元港币。按照2007年9月25日上市首日9.05元市价计算,市值已达2932亿人民币,2家净赚2600多亿元。建行A股发行价6.45 元,是外资购买价的6倍多,申购资金超过2万亿。
8,浦东发展银行
花旗集团出资6700万美元收购浦发行4.62%的股份,超过1.8股,每股约2.96元,并且协议规定日后花旗集团有权收购19.9%的股份.目前浦发行股价超过57元,花旗净赚100亿元。目前花旗尚未行权,一旦行权将再赚取100亿的数倍。
9,民生银行
2004年,淡马锡控股旗下的亚洲金融公司以1.1(约8亿人民币)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民生银行2.36亿股股份,占民生银行总股份的4.55%,约3.72元,目前该股已达18元多,加上两年送配,市值已达50亿元,净赚约40亿。
10,中信银行
2006年,西班牙毕尔巴鄂维茨卡亚对外银行(BBVA)以5.01亿欧元认购中信集团持有的中信银行5%股权,且之后有权增持至9.9%.,每股价格 2.77。同时BBVA还以4.88亿欧元认购中信集团在香港的金融平台——中信国金15%的股权。按照2007年8月28日盘中12.88元价格计算,净赚近200亿人民币,日后行权将再赚取数倍。该股国内发行价5.8元,是外资购买价的2.1倍。
11,南京银行
2001年11月28日,国际金融公司以每股1.21元的价格,出资2.19亿元人民币,购买了南京银行1.81亿股股份,后将其中部分股份转让给法国巴黎银行。按照2007年8月2日盘中价格25.12元计算,每股净赚43.28亿元。2005年,法国巴黎银行以每股3.04元购入南京市商业银行 19.2%股权,总作价7.04亿元人民币,按照2007年8月2日盘中价格计算,净赚51亿多人民币。该股国内发行价11元,是外资购买价的9.1倍。
12,宁波银行
2006年新加坡华侨银行以5.7亿元人民币收购2.5亿股,每股2.28元,按照2007年8月3日盘中价格计算,市值已超过80亿人民币,一年赚取78亿元人民币.该股国内发行价是9.2元,是外资购买价的4倍多。
13,北京银行
2005年荷兰国际集团下属ING 银行购买其19.9%的股权,总投资达到17.8 亿元,折合每股1.78元,成为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同时,国际金融公司购入北京银行5%的股份。按照上市首日盘中价格25元计算,两家外资公司获利近 300亿。控制市值1550亿市值完全外资控制。该股国内发行价12.5元,是外资购买价的7倍,申购资金超过1.9万亿。该银行1996成立,8年自从增加8倍,利润累计100亿,各项指标在亚洲银行排名中都名列前茅。
14,上海银行
上海银行以每股2.49元的价格将4.68亿股转让给国际金融公司、汇丰银行等三家外资金融机构,占总股本18%。上市后三家外资公司至少能赚140亿元以上
15,广州发展银行
今年美国花旗银行以联合收购的名义,自己出资不过60亿,就控制了拥有3558亿元总资产、27家分行、502家网点,与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917家银行具有代理行关系,连续多年位列全球银行500强的广东发展银行。并且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和中国信托还各搭进去60亿,共180亿。把银行白白送人还要再搭进去180亿,已经完全超越了市场交换的范畴。
16,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保险公司,汇丰集团是平安最大外资股东,汇丰是2002年投资6亿美元,50亿人民币投资平安;平安集团04年6月24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发行价11.88港元,目前已上升到100港币。今年2月又募集A股资金388亿。截至2006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3,587.18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381.04亿元。目前公司港股市值超过2800亿港元,A股约6000亿人民币,总市值近 9000亿。汇丰原本10%,又花86亿人民币购买了高盛和摩根9.9%,目前获利超过1500亿人民币。并且形成“一拖四”的控股结构,直接控股平安寿险(控股99%)、平安产险(控股99%)、平安信托(控股99.3%)和平安海外(控股100%);平安信托又控制平安银行(控股73%)和平安证券 (控股75%),形成金融控股集团的架构,其所收集的产险、寿险、信托、投行、商业银行等数张金融牌照,均被齐齐端上国际资本市场。
17,110家城市银行正在贱卖中
渤海银行被渣打银行以1.23亿美元购入19.9%的股份。西安银行被国际金融公司和加拿大丰业银行参股5%,并且规定在未来四年内以期权投资的方式认购西安银行总股份的24.9%。济南市银行被澳洲联邦银行购入11%的股权,并规定对方有权在2008年5月将所持股份增至20%。杭州市银行被澳洲联邦银行斥资6.25亿元获取19.9%的股权。
18,新华人寿
新华人寿即将上市,瑞士苏黎世保险公司持有新华人寿22800万股,每股5.25元,公开持股比例为19%,加上苏黎世公司通过中国公司暗中控股部分,所持股份总数已超过56%,也就是说,新华人寿上市前已经变成外资公司。苏黎世公司投资34亿,一旦上市,控制市值至少800亿,净赚大约500亿。控股新华人寿是典型的抗战模式:80万日军控制200万伪军,200万伪军控制1000万汉奸,1000万汉奸管理4万万中国人。
(注:此前统计资料的数据略有修正,以本次统计数据为准。)
-------------------------------------------------------------------------------------------
“接轨”“创新”已使我国金融安全危若累卵
金融“创新”“接轨”形成今年通货膨胀内外两大源泉
杨芳洲
2007年9月29日
yangxiaolu_8@yahoo.com.cn
一.银行贷款主要用于房地产、金融投机,不断创造出以几何级数增长的债务货币,成为今年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内部根源,并造成我银行金融系统新的巨大风险。
美国所谓金融衍生品创新,无非是将一切债权及未来的现金流都做成标准化的证券以透支变现。所创造的巨额债务货币其抵押品由于都是私人靠负债得到的资产,因此是社会在为私人投机者承担风险,所产生的金融风险远远大于其所规避的风险。这些巨大社会风险的累积最终不可避免要演变为重大的经济灾难。美国次按危机的爆发就是证明。
而我们效法美国制造债务货币的金融创新:一份资产可以不断重复抵押贷款→购入资产(房产或股票)→(以贷款购入的资产)再抵押贷款→再购入资产(股票或房产)……无数次贷款和投机炒作的交替循环。虽然抵押物与贷款有一个价值比例,但不断炒高的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使(靠抵押贷款买入的)抵押物与贷款的价值比例实际上已被填平。因此,理论上贷款→投机→再贷款→再投机……可以无限循环下去。其危害有四:
1.债务货币就这样不断制造出来,形成今年通货膨胀两个主要源泉之一(另一个通胀源泉是境外投机热钱大规模涌入)。
2.由社会(经济最脆弱的核心――金融系统)承担巨大的风险为私人投机担保,必然导致日后大量的银行坏账并发展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尤其目前楼市和股市越炒越高,风险越来越大,也为国际金融资本对我进行东南亚风金融暴式的洗劫准备好了足够的冲击空间。
3.货币发行利益理应作为国家财政收入而体现其为纯粹的社会利益。而不应是支持投机的商业银行侵吞货币发行的社会利益为其私利。更不应是开办了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以制造通货膨胀和社会金融风险的方式侵占我国家财政货币发行利益为其私利。
4.大大超过实际使用需求的投机需求导致房地产高速畸形发展,使我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我有限的土地和资源被大量浪费在空置房屋的不断建造上。
管理层为抑制通胀数次加息以及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等措施,由于是全面的资金紧缩而未针对投机(管理层甚至要以增加房地产供给来满足投机需求),因此不但未能有效抑制投机却大大紧缩了其它方面应投入的宝贵建设资金,这无疑又严重抑制了未来基础瓶颈部门的产出,对抑制通胀产生非了常不利的长远影响。使我资源配置错乱扭曲而造成的严重浪费和低效率进一步恶性发展。
显然,必须立即扭转我银行贷款主要用于金融和房地产投机造成的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局面。否则作为经济运行核心枢纽,并充斥着大量外资的我国银行金融系统,将发展为靠制造通货膨胀和社会金融风险,及侵占中央财政货币发行利益而牟利的扰乱经济发展吞噬社会财富的毒瘤。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制止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贷款对房地产及金融投机的支持。严格禁止贷款未还清时再度贷款。不管什么人,也不论其以何物抵押,只要还有任何金融机构的贷款未还清,都不得再对其放贷。以保证贷款抵押物非负债取得。
2.在房贷政策方面,只有能证明确系无房户的本地居民,且(对任何金融机构)无欠贷,有偿付能力,并完全符合银行其它贷款条件时,方可考虑给其购房贷款。除此之外,房贷还应增加首付比例。
目前,我银行房贷政策仅对买第二套房提高了一些条件(如增加首付等),但仍继续给“第二套房”提供贷款,这是对资源配置失衡的鼓励。房贷政策不应对“第二套房”有任何支持。
3.由于股市等金融市场风险及其波动幅度增大,对股票等有价证券抵押贷款除应符合(对任何金融机构)无欠贷,有偿付能力及符合银行其它贷款条件外,还应对其放贷严格控制并对抵押的证券实行最保守估值。
4.制定人均住房面积应纳税标准,凡超过人均住房面积标准的以累进税率纳税。以彻底解决土地和其它资源都被用来建造空置房屋的严重浪费失衡状况。
5.限制银行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外,发行国债用于基础瓶颈部门投资以增加其产出,可有效抑制通胀的长期趋势并削减投机规模。
但仅仅为运作外汇储备毫无意义的帐面处理而发行1.55万亿巨额特别国债搞二次对冲,吞噬了几乎十年的国债建设资金,还白白赔上每年1500亿元的利息负担,却没有带来任何产出,如此惊人的浪费和低效率必将大大减少今后商品供给总量,无疑是巨大的长期通胀因素。因此应改变1.55万亿特别国债的用途,将其用于今后瓶颈部门的基础建设。
二.金融过度开放形成今年通货膨胀主要的外部源泉----关于接轨后外资银行监管问题
前文已谈到外资银行特殊的作帐方式,即只要将跨境对流的资金做成境内客户之间和境外客户之间的转帐,就可不见资金进出而完成资金的跨境流动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兑换。
据一些跟踪调查表明,目前境外投机热钱的规模至少在3千亿美元以上,主要以出口收入名义流入;今年上半年还有1000多亿美元热钱连个出口收入或直接投资的遮掩也没有,纯属赤裸裸热钱,而且是通过我银行间外汇市场堂而皇之换成了人民币。(这显然是监管当局失职。)这些流入的热钱远远超过同期外贸出超的几百亿美元。(可见管理层限制出口的药方根本就不对症。)境外投机热钱的大量涌入,形成我今年通货膨胀的又一重要源泉。这无疑是我们单方面过度开放金融的结果。
自2006年1月银监会第2号令毫无道理地规定新建股份制银行必须有外资参股,自废我股份制银行可以是完全的民族企业的自主权后,我一百多家城市商业银行无一例外地均被外资参股。加之此前我各大商业银行也已被外资以低价参股,致使金融接轨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后,我境内有众多独资外国商业银行,但却无独资的中国商业银行。这无疑是我经济自主权的严重丧失。如此单方面优惠外资而将经济主权拱手相送,绝非什么“次优均衡”[注1],而是建立在对我巨大损害基础上的外资暴利[注2]。而且外资银行通过其参股的中资银行董事可对我银行经营、资金流向配置等了如指掌,而我对外资银行如何运作却两眼一抹黑。我自弃主权单方面过度开放金融及因此而造成我与外资的信息不对称――彼知我而我不知彼,对我造成了如下重大危害:
1.我国有银行及金融机构以极低价格对外资出让股权,使其仅一年即获其入股金10倍暴利,造成我仅一年就因此而流失至少上万亿元财富[注3]。
2.不仅使我国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而且由于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核心作用,资金的流动制约着商品流动,外资对我金融运营的洞悉使我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对外已单向透明无密可保,我国企业的一举一动(包括国际并购活动)都已处在国外对手(或敌手)的监控之下,而我却无从了解对手(或敌手)。[注4]
3.管理层也因我与外资银行获得信息的不对称――彼知我而我不知彼,而难于对其进行监管。
4.外资银行因境外热钱大量流入及以其“优质”服务(包括存款保密及转移出境服务)吸引非法收入占有极大比例的我高端客户存款,使其经济实力得以超规模迅速增强。从而大大增加了国际投机资本对我进行恶意金融冲击的能量和速度。
5.境外投机热钱通过外资银行以我不知情的方式大量流入,形成我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源泉。
6.外资银行以我所知甚少的方式引进并创新金融衍生品,不断制造出巨额债务货币。既侵吞我国家财政货币发行利益,又制造出不断发展的通货膨胀和巨大社会金融风险。
7.当外资银行创造的债务货币超过我国有银行信贷总量时,就可形成其事实上的金融垄断,使其可制造剧烈经济波动洗劫中国人民,然后全面控制我经济命脉。进而再利用其金钱优势实现对我政治、舆论、文化、教育、司法、外交和军队的全面渗透和控制[注5]。此巨大危机因我对外资银行之具体运营缺乏了解而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也因此更为致命。
8.外资银行还可利用其参股我银行之信息优势,以金融资本控制我国内产业资本。并将其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风险通过关联交易和衍生工具转移到其控股的中国金融企业中。[注6]
9.外资银行及金融机构,如同连通我经济肌体与外部世界的粗大血管,在当前我法纪废弛腐败盛行的环境中,这只能是我单向失血的血管。不仅使我境内非法收入有了安全的避风港和外逃通道。而且“使储蓄丰富的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资源配置的一个主要资金抽取地”[注7]。而外来热钱的大量流入最终也将卷走更多财富。
今年大量热钱流入推动我通货膨胀的事实说明,不对等的单方面过度开放已严重损害我经济主权,大大削弱了我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而在还未引发金融危机时就已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一旦外资银行“创造”的人民币信贷总量超过我国有银行,就将对我形成致命的金融及经济控制。使我国永受国际金融资本奴役而难以翻身。我买办精英急切推进与国际金融接轨的全球化不过是国际金融资本摧毁主权国家经济以掠夺世界人民的全球化,而不是善良的人们所希望的互利共盈,同步发展,和谐世界的全球化。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又对媒体说,“如果中国的银行获得在美国经营的牌照,中国政府可能会提高国际投资者在中资银行的持股上限。”[注8] 这是在坚持对等开放吗?如坚持对等原则,刘明康应该说“如果中国的银行不能获得在美国经营的许可,中国政府将根据开放的对等原则重新考虑是否继续允许美国银行在中国营业。”而刘明康的表态则是在以我之重大让步换取美方不容推卸的对等义务,从而肯定目前中外金融开放的不对等状况,并使之以“既成事实”永久固定下来。(真傻耶?装傻耶?)
银监会自弃我银行业经济自主权,与其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监管职责不仅完全相悖,而且这本身就是其金融监管职能应查处的渎职卖国行为,联想到银监会负责人自弃宝贵的一年准备期而提前接轨,使我在十七大历史转折关头和台海危机的关键时刻面临国际金融资本趁美国次按危机热钱一致撤离之机将对我金融洗劫的严重局面。现在又自弃银行业开放应相互对等原则,意图再度提高美国银行在我国有银行的股权比例。这一而再,再而三,足以说明银监会负责人渎职卖国的故意。
必须坚持金融开放的对等原则,对外资银行必须有严格的监管措施。
1.必须立即废除2006年1月银监会2号令关于新建股份制银行必须有外资参股的规定。建立一批能守住我经济机密的无外资商业银行,改变我境内无独资中国商业银行的状况。以改变我对外资银行的信息劣势。
允许有实力有信誉的民营金融企业进入城市银行业。扶持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办农村合作金融。以加强我金融银行业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
2.纠正(单方面)过度开放,坚持金融开放的对等互利原则,要求我对其开放之国也平等地对我开放同样的金融领域,否则即根据对等原则停止对该国开放该领域。
纠正过度开放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关键是我们自己是否能坚持对等互利原则!为何要单方面优惠外资而将经济主权拱手相送?
况且在《服务贸易总协定》金融服务的有关附件中明文规定:“尽管有本协定的任何其他规定,但是不得阻止一成员为审慎原因而采取措施……”。为我们纠正(单方面)过度开放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的威胁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3.一切外资控股金融机构必须根据我金融监管及纪检和司法部门的需要和要求提供其会计和客户资料,与中资机构一样接受我对其跨境及境内资金流动的监管,并签署严厉的违规处罚条约。
4.为防止国际金融资本利用金融衍生品大量创造债务货币,及在境外金融市场对我进行远距离金融打击,应立即采纳宋鸿兵先生的建议:“中国境内所有公司的金融衍生合约必须上报金融管理部门批准。”
5.抑制外资金融机构贷款对房地产及金融投机的支持。为保证贷款抵押物非负债取得,不论何人以何物抵押,只要还有任何金融机构的贷款未还清,都不得再对其放贷。
6.西方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产品绝大多数与商品流通和生产无关,只是在为私人投机规避风险提供炒作工具,并由社会对其担保(抵押物都是负债取得),而且不断积累的巨大社会风险都是由社会经济最脆弱的核心――金融系统承担。因此必然导致日后大量的银行坏账并发展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其所产生的巨大社会风险远远大于其所能规避的社会风险。并且不断创造出巨额债务货币形成通胀根源,美国次按危机的爆发就是证明。
美国金融衍生品“创新”导致金融和经济灾难的前车之鉴已明白无误地警示我们:切不可对其盲目效仿。否则不仅难以避免巨额债务货币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及不断累积的巨大社会风险导致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使惟利是图的内外资商业银行侵吞我国家财政的货币发行利益。
因此,应立即停止我境内一切金融机构的金融衍生品“创新”。银监会对金融衍生品“创新”的积极鼓励政策必须彻底改变。(银监会自身的 “创新”俨然已将其金融监管的职能转变而国际资本的风险推销员。)
注释:
注1:据新浪网2007年09月26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如果中国的银行获得在美国经营的牌照,中国政府可能会提高国际投资者在中资银行的持股上限。……刘明康主席的表态,点出了中美银行业相互开放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对称性。……银行业相互开放的不对称性一直是双边合作缺乏的“次优均衡”。……华尔街一直对中国金融业开放颇有微辞,伯南克、保尔森和米什金等美国经济政要也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敦促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大幅深入。比较而言,中国却没有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过高施加过多压力,而是以克制容忍的姿态充分表示了对美国金融主权的友善尊重。”
难道负责金融监管的刘明康不是应使美国感受中国对等要求“压力”的第一人吗?难道不正是这位监管大员“以克制容忍的姿态充分表示了对美国金融主权的友善尊重”提前一年接轨,并自废我国银行独资的自主权才造成中美之间金融开放的严重不对等吗?
注2:见张宏良整理:《银行资产流失统计》。
注3:同注2。
注4:见丛亚平:《外资争食中国金融“肥肉”》(《经济参考报》)
注5:见宋鸿兵:《货币战争》。
注6:同注4。
注7:同注4。
注8:同注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电话:86-10-63071372,传真:66079391,信箱:zdjun@263.net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温家街2号,邮编:100031,
网站网址:www.dajun.com.c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