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18, 2007

主義是個很複雜的東西 - 天下縱橫談 - udn城市

馬克思主義跟馬列主義不是一個東西。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只是個範圍名詞,因爲不同國家的不同政黨所理解的共產主義根本就不一樣。具體看一個政黨的話,看他堅持什麽主義是無意義的,口號而已,要看它的具體政策。所謂共或者非共的提法沒有意義的,比如英國的工黨,法國、瑞典的社民黨,這些政黨都是社會主義色彩濃厚的政黨,甚至是美國的民主黨,他們也吸收馬克思的理論,談論他們的共與非共是沒有意義的,因爲他們對“共”的理解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過去國民黨在臺灣的反共宣傳製作了一種誤解,好像共產黨就是不允許人有財產。其實不同國家的社會主義黨派在所有制問題上的主張差別很大,像蘇共以及毛澤東時代的中共的政策是承認私人的生活財產(汽車拉,電視拉)、消費財產(家具,日用品等),但是在生産資料(土地,工廠,生産設備)則必須實行國有,國家經濟不實行市場經濟(由市場來自由決定生産、物資流動、銷售),而是計劃經濟(由國家來安排生産、銷售),也就是經濟產業的絕對國有化。現在中共變了,生産資料也允許私有化了。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沒什麽差別了。

而某些極端黨派,比如紅色高棉,則連私人的生活財產也不承認,要求所有物資國有化,要使用這些東西必須經過國家調配……

歐洲的社會主義黨派,比如瑞典社民黨,還有英法的工黨,社民黨。則是採取市場經濟、私有產業、國有化產業、國家調控相混合的政策。法國的國有資本曾經一度佔到國家經濟資本總量的70%,現在法國的世界500強企業,還有很多是法國國家控股。

中共現在的治國方針基本上是在學習法國,德國,北歐各國的路綫,也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經濟。特點就是引進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利用靈活高效富有競爭力的私人資本產業發展經濟,同時對於私人資本的逐利性和盲目性所帶來的貧富分化、社會不公,以及經濟寡頭對國家政治的不良干預,採取強而有力的遏制手段,具體表現方式就是對於能源、交通、電力、金融等國家經濟命脈系統採取國有化經營以保障經濟穩定,運用國家行政以及法律、福利來實現公民收入的公平分配,強調以市場爲主体,但是國家要對經濟干預以避免發生諸如1930年代類似美國那樣的經濟危機。

所為馬克思主義,包含的内容比較多,大致有三個層面:哲學、政治經濟學、革命理論。馬克思本人是個哲學傢,他的辯證唯物主義基本上是傳承德國的黑格爾以及費爾巴哈,馬的哲學理論在西方基本上是和尼采並稱的,屬於學術範疇,跟“共”或者“非共無關”,不過中共的官方哲學信仰仍然是辯證唯物主義,簡單的說也就是不相信神靈,信仰科學實踐,強調尊重可靠的現實。

然後就是馬的政治經濟學,關於市場經濟,自由市場,國有資本,國家對經濟政策的干預,資本主義私人產業的優點和弊端,這都是經濟學與政治學的内容。在這方面,馬克思的理論是現代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基本上在西方學經濟學的人,馬克斯的書,哈耶克,凱恩斯,都是他們必學的内容。

馬的革命理論:在早期主張工人以及農民通過暴力手段獲得國家政權,掌握生産物資,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階層的工資剝削。這一點強調暴力手段的理論被列寧延續了下來,合稱馬列主義。被很多共產黨國家革命採用,由於強調暴力鬥爭以及無產階級專政,比較適合俄國、中國這種正處於推翻帝制、反抗外族侵略的國家,但是也造成了一黨專政以及專制集權體制。但是在馬克思死後,巴黎公社運動遭到鎮壓,恩格斯在晚年則否定了暴力革命路綫,認爲這條路綫不適合歐洲社會,應該通過爭取工人選舉權,利用議會和法律作鬥爭,實現工農階層的權利平等,社會公正,這條路綫特別強調了自由、人權的平等,基本上,現在西方的社民黨,工黨,以及強調民權平等的政黨,都採用了這條路綫,所以你看歐洲的很多左派政黨,都挂著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肖像,他們都聲稱自己是馬克思主義或者社會主義。

所以,基本上,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沒有統一的定義的東西……對於中共,你可以把毛澤東時代的中共看成是蘇聯式的那种形態。而在鄧小平到現在的中共,則是一種介於蘇聯形態和歐洲形態之間的混合物,他還是一黨集權,但是呢,他搞私有制和市場經濟,而且他雖然喊“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專政”,但是你看,他用的經濟手段好多都是借鑑的凱恩斯主義、哈耶克的理論,而且現在中共的黨員裏面工人農民連1/4都不到,其他的都是知識階層、中產階級、企業業主、公務員。他現在講的三個代表,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説白了就是學的歐洲社民黨以及綠黨的那一套,他要吸收社會各階層參與,代表社會各個階層的利益,而且要保障社會均富,以及環境保護。你基本上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一黨制的綠黨或者社會民主黨,這次十七大中公開是政治改革,要先搞黨内民主,至於將來中國的整改方向會怎樣,則很難説,多黨選舉制還是新加坡那樣的一黨全包制或者瑞典那樣的一黨獨大制(瑞典社民黨很變態,連續執政接近百年了),大陸的學術界和中共黨内都在激烈的討論,結果不好說,鄧小平的名言:白貓黑貓論決定了,哪個好用就用那個。其實幾個政黨並不重要,因爲最終在臺上掌權的始終是一個黨,只要這個黨現行的政策能夠把經濟和社會發展好,誰在乎呢,這個要看具體國情,臺灣的藍綠就是個例子,所謂的制衡變成了惡鬥,新加坡被人罵是一黨(其實瑞典也是),因爲它們一黨獨大,但是這個黨把社會上各個階層都吸納了,民衆有矛盾,統統放在黨内去吵,吵完了就妥協合作,絕對不會分裂,不會變成不同黨派爲了爭奪權力而惡鬥的場面。大陸應該怎麽辦,這個不好說,要始中共能做到瑞典社民黨或者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那種地步,那大陸的一黨獨大將延續,要使中共沒做好,不得人心,中共可能會走國民黨在臺灣的老路,只是不知道到時候大陸冒出來的反對黨會不會比現在的民進黨更好還是更坏。

説道共與非共,其實過去的國民黨最像共產黨。法國搞國有化,因爲他政黨多,所以他的國有資本歸國傢所有管理,國民黨專政時期的黨營黨產,蔣經囯搞的那些個建設工程,因爲過去只有國民黨參政,所以説白了就是國有資本,動用國家資源經營。國民黨爲了鞏固政權而反共,雖然喊三民主義,但是曾經在蘇聯學習,加入過共產黨的蔣經囯的治國方針,怎麽看都有社會主義色彩。只是現在國民黨下臺了,而且國民黨得當產業沒有收歸國有,要麽劃歸國民黨自己經營,要麽賣給別人了。但是臺灣還是有國有資本,比如郵政,比如國防,都是國家資本在經營。

沒有留言: